导读:2025 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 “开门红”,实际 GDP 增速达 5.4%,与 2024 年四季度持平且超市场预期。二季度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一系列数据,其中消费表现最为亮眼,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工业和服务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外需景气度受短期因素影响小幅下降;投资方面,结构分化进一步显现,但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仍延续较高增长。总体看来,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回升基础继续夯实,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仍能保持5.0%以上,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安防行业一季度也实现了平稳增长的开局,行业增长达到6%以上。二季度主要景气指标保持增长态势。从市场项目需求来看,调查企业反映,上半年以来,安防市场在多领域需求释放活跃。无人机及低空经济领域表现突出,在边境防控、沿海走私监控、大型活动安保、智慧城市、能源基础设施防护等场景中应用显著增加。此外,AI 智能防护、机器人、安消一体化、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更新、智能家居、智慧康养、数据安全、安保运营服务、新能源安全、国产化改造等领域需求也有较大增长。预计下半年以上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同时学校、智慧交通、特定行业AI应用等细分领域有望维持较高景气。
阅读提示:景气度的划分
非常景气区间:180以上 / 较强景气区间:180-150 / 较景气区间:150- 120 / 相对景气区间:120 -110 / 微景气区间:110-100 / 微弱不景气区间:100- 90 / 相对不景气区间:90- 80 / 较不景气区间:80- 50 / 较重不景气区间:50- 20 / 严重不景气区间:20以下
一、行业景气度与上季度持平
(一)行业景气指数位于“较景气区间”
2025年二季度,我国安防行业景气指数为148,与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位于“较景气区间”(见图1-2)。调查企业中,有53%的企业认为经营状况处于“良好”状态,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有42%的企业认为“一般或持平”,与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个百分点;有5%的企业反映经营处于“不佳”状况,与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
(二)生产景气度位于“较景气区间”
2025年二季度,安防行业生产(施工)景气指数为134,与上季度及去年同期持平,位于“较景气区间”(见图3)。在调查对象中,有53%的企业反映生产(施工)规模比上季度扩大,比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有28%的企业反映与上季度持平,比上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有19%的企业反映生产(施工)规模减少,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
从劳动力需求情况看,二季度景气指数为112,比上季度上升了5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点,位于“相对景气区间”。其中:反映劳动力需求“增加”的企业占21%,比上季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反映“持平”的企业占70%,比上季度上升了11个百分点;反映“减少”的占9%,比上季度下降了9个百分点。
(三)内销市场景气位于“较景气区间”
2025年二季度,安防产品(工程)销售景气指数为132,比上季度上升了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点,位于“较景气区间”(见图4-5)。其中,有49%的调查企业销售额有了新的增长,比上季度上升了1个百分点;有34%的企业反映销售“持平”,与上季度持平;有17%的企业反映“下降”,比上季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
(四)外贸出口位于“相对景气区间”
进入4月以来,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等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1月份的2.7%下调至2.3%。在这样背景下,二季度以来我国外贸继续顶住压力,保持平稳增长。5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7%,出口增长6.3%。从贸易伙伴看,尽管对美进出口有所下降,但对于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
从安防行业来看,2025年二季度外贸出口景气指数为118,比上季度下降了1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点,位于“相对景气区间”(见图6)。其中,有30%的调查企业国外订单有了新的增长,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有58%的企业反映销售“持平”,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有12%的企业反映“下降”,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调查企业反映,上半年以来,对美贸易受阻,欧洲、南美、非洲贸易较活跃,东南亚市场潜力突出,无论是本季度表现,还是下半年预期都较为亮眼,中亚及亚非拉地区也有一定机会。产品领域,无人机、工业安检相关出口受关注。整体来看,国外是增量市场,但出口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五)企业盈利景气度与上季度接近,保持在“较景气区间”
生产(工程)成本有所增加
2025年二季度,安防生产(工程)企业成本与上季度相比,有17%的调查企业反映生产(工程)成本“上升”,有72%的企业反映“持平”,有11%的企业反映“下降”。上季度反映 “上升” “持平”和“下降”的比重则分别为12%、77%和11%。
销售价格有一定波动
二季度调查行业企业中反映产品销售价格“持平”的企业占74%,反映“上升”的企业为8%,反映“下降”的企业为18%。上季度,企业反映“持平”“上升”和“下降”的比重分别为71%、14%和15% 。
企业盈利景气状况位于“较景气区间”
二季度安防企业盈利景气指数为128,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点,位于“较景气区间”(见图7)。在调查对象中,有45%的企业反映“增盈(或减亏)”,与上季度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有38%的企业反映“持平”,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有17%的企业反映“盈利减少(或增亏)”,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
(六)企业投入较平稳
固定资产位于 “相对景气区间”
2025年二季度,安防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景气指数为114,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3点,位于 “相对景气区间”(见图8)。在调查企业中,有21%的企业继续扩大了固定资产投入,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有72%的企业投入保持持平,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有7%的企业投资减少,比上季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位于“较景气区间”
2025年二季度,企业科技投入景气指数为145,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6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个点(见图9)。其中,有47%的企业继续增加了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有51%的企业科研投入与上季度持平,有2%的企业投入下降。
(七)企业资金状况、融资情况相对紧张
流动资金方面。反映资金充足的企业占34%,比上季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反映能够维持正常周转的企业占42%,较上季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反映资金紧张的占24%,比上季度上升了15个百分点。
企业融资方面。有25%的企业反映融资“容易”,较上季度下降了4个百分点;有66%的企业反映“一般”,比上季上升了8个百分点;有9%的企业反映“困难”,比上季度下降了4个百分点。
资金拖欠方面。反映资金“拖欠增加”的企业为26%,比上季度上升了8个百分点;反映“持平”的企业为57%,比上季度下降了7个百分点;反映“减少”的企业为7%,比上季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
二、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仍抱有信心
二季度,安防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7,与上季度持平,位于“较景气区间”(见图1)。在调查企业中,有43%的企业家对行业发展状况持“乐观”态度,有51%的企业认为“一般”,认为“不乐观”的企业占6%。
三、对2025下半年安防市场前景的分析与预计
(一)对第三季度发展的预测
今年时间已过半,全年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依旧较大。但国内政策预计将保持战略定力,下半年财政扩张加速有望支撑基建和消费持续增长。在政策发力和内生动力支撑下,全年有望完成5%的GDP增长目标。
对于下半年安防行业的发展态势,据调查企业的预测,2025年下半年安防行业将能够保持6%的增长速度,其中视频监控市场增长6%左右,防盗报警及运营服务增长5%左右,出入口控制增长6%左右,实体防护增长6%左右,社区居民安防增长5%以上,国外市场的增长率预计为6%。
(二)对今后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布局谋篇之年。我们预计行业“十四五”规划目标将能够如期实现,行业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以上。本次景气调查对行业“十五五”的发展进行了调研,从企业的反馈来看,大家对下一个五年发展仍有较大信心,近半企业认为未来五年行业年增长将达到10%,同时企业对今后五年行业发展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或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产业政策方面: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如设置创新采购比例、提供创新案例申报经费补助、设立细分领域创新基金、给予研发税收抵免,引导企业攻关核心技术;推动创新联合体组件,攻关国产化替代难题;助力中小企业资源对接与市场拓展,促进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激活创新活力;加大对网络安全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与隐私合规管理;大力推动高质量安检防爆创新装备应用,推出揭榜挂帅项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二是优化产业生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深化生态协同,推动跨系统融合与标准化;深化与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文化,加大研发投入,选择优势赛道或聚焦细分场景需求,利用大模型成本下沉等机会构建技术护城河;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市场话语权;企业间应发挥各自创新优势,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发专用产品和系统,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技术创新发展方面:一是推动 AI 视觉、大模型在安防场景的深度应用。推进轻量化 AI(边缘计算与大模型压缩)、多模态融合(视频、雷达、红外数据协同);发展深度边缘智能、安全可信技术与泛在感知突破;探索垂类大模型、人工智能与可信数据空间在安防领域的应用;重视国产化安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推进量子保密通信、IPV6、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加强国产化替代(14nm 以下安防专用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隐私计算(联邦学习、数据脱敏),满足合规要求。三是推动无人机与现有安防系统融合。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智能化、网联化技术(AI 实时识别、自主巡逻、抗干扰通信等),建立统一数据平台与作业标准,同步完善低空安防管理体系与配套法规。四是发展无感快速安检设备、智慧安全系统,推动 AI 在应急响应中的实时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如犯罪热点、自然灾害预警)等场景化技术创新。
市场前景方面:从国内市场来看,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度智能化,行业应用的深化与拓展,数据价值挖掘与云边融合,硬件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新技术迭代与国产化替代等,将为行业带来新的产业附加值。新兴产业与场景拓展,如低空经济、无人机成为重要增长点;边境防控、应急管理、关键基础设施防护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也将释放较大市场空间。B端市场,特别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终端消费市场中,智能设备在住宅和公共场所快速普及;以及政策驱动新能源、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发展,存量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将提供市场机遇。从海外市场来看,“一带一路” 国家的基础设施安全需求释放;同时拉美、东南亚、南亚、 中亚、中东、非洲等仍有很广阔的可为市场,这几年很多企业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加速拓展,目前这些广大发展中国家已成为拉动不少企业海外业务增长的主力。
行业管理方面:一是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避免低端产品恶性竞争,营造良性市场环境;加强对低空管理、技术标准、实战应用和采购机制的引导,简化安防无人机飞行审批流程,制定相关性能标准,开放更多测试场景促进技术融合,优化采购评价体系避免低价竞争;加强对行业运营服务业资质和能力的监管。二是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比如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加快制定工业无人机在安防领域的适航、数据安全及组网标准,推动跨部门数据互通,避免重复建设;建立更多如视频类 GB 28281 的通用标准;增加行业标准化执行与监管力度;推动《低空安全法》或《无人机防御管理条例》立法,明确“黑飞”无人机的界定标准、反制权限划分。
■ 文 / 《中国安防》杂志编辑部
《中国安防》
-国内行业权威杂志-
出版发行:《中国安防》编辑部
主管主办: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电话:010-8882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