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人民日报》连续推出“钟才文”署名系列文章,深刻阐释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强调了在准确把握“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中,通过宏观政策精准发力、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系列论述为各行各业,包括安防行业,提供了认清大势、坚定信心的思想基石。在此指引下,结合《2024年中国安防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来看,我国安防行业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所彰显的充足韧性与活力,正是上述论断的充分印证。
??
承压前行,韧性彰显
根据《报告》,安防行业发展依然面临着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传统增长模式遇到瓶颈等多重挑战。
尽管困难重重,但行业整体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在结构持续优化中保持着增长态势,行业总产值实现稳步提升。《报告》经过对2024年安防行业108家上市公司年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同时结合对中安协1774家非上市会员企业的经营情况调查及历史资料分析,2024年安防行业实现总收入约9480亿元,比上年增长5.1%。
令人欣喜的是,行业增长动力正从过去依赖传统基建投资和规模扩张,逐步转向技术创新、应用深化和服务升级。传统面向G端、B端的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等产品制造及系统集成市场趋于成熟稳定,而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智能安防解决方案、运营与服务市场占比正逐步提升。行业竞争格局虽仍以价格战为主,但已开始逐步向价值竞争、生态竞争转变。
??
政策引导 新需求释放
“钟才文”文章深刻指出,国家战略与政策规划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定向导航作用。对于安防这一与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息息相关的行业而言,国家层面的系列政策规划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推手。
“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的深化与开拓,以及国家安全体系能力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对公共安全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下,这直接拉动了智慧警务、智能交通、智慧社区等领域对先进安防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在“数字中国”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安防技术作为感知、连接与分析的关键环节,正深度融入工业生产安全、能源设施监控、园区智能管理等更多行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行业应用市场。
此外,自2024年起持续实施的“两新一重”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行业注入了新动能。新型基础设施中包含的大量感知网络、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为安防行业特别是视觉等物联网传感设备、边缘计算节点等提供了重要的部署场景和增长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战略加速落地的背景下,不断开辟的智慧物联、低空经济、无人系统、数字安全等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展现出安防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
经济转型升级 挑战与机遇共存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钟才文”文章分析了经济结构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对安防行业而言,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升级与智能制造对生产安全、环境监测、物流追踪等环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需求激增,推动了工业安全生产、自动化巡检等细分市场的发展。
服务业占比的提升,催生了商业楼宇、文博场馆、金融机构等对高效、智能化安全管理的需求。
消费升级则带动了家庭与个人对高品质安防产品的消费意愿。
同时需要注意到,部分传统领域投资增速放缓影响了与之相关的安防项目需求。
此外,经济转型期企业普遍注重降本增效,对安防产品的性价比及投入产出比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倒逼安防企业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
科技创新 智能主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钟才文”文章提及,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超3.6万亿元,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与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科技创新业已成为安防行业最核心的引擎。《报告》在技术创新的相关篇幅中介绍:71家安防生产制造上市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显著高于制造业均值,接近互联网企业基准线;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1.76%,逼近高技术产业标准。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已贯穿从前端智能摄像机、边缘计算设备到后端云脑分析的全链条,实现了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行为分析等功能的精准化与场景化落地。
行业正从单一的视频监控向视频、雷达、声呐、温度、湿度等多维感知融合发展,致力于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化感知网络。
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不断深化。海量安防数据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进行处理与分析,赋能城市治理、应急指挥与商业决策,数据价值日益凸显。
更为重要的是,包括AI大模型、区块链、量子技术在内的前沿技术,在安防行业均已开展相应的探索与应用。
??
“出海”步伐稳健,模式不断升级
“钟才文”文章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当前,中国安防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定。
《报告》统计显示,在涉及海外业务的74家安防生产制造与安保运营上市企业中,有57家(占比77%)开展了海外业务。从业绩增长来看,这57家企业中有39家(占比68.4%)实现了海外营收的同比增长,显示出我国安防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更重要的是,“出海”模式也日趋多元,一方面,国内制造的感知设备、出入口控制设备、安检设备等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和快速迭代的创新力,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另一方面,领先企业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市场输出成熟的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并尝试参与标准制定。
不少头部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深入推进本地化运营与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
消费经济新增长点 需求扩容 场景深化
“钟才文”文章指出,消费扩容升级蕴含重大机遇。当前我国消费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商品消费持续扩容提质,服务消费正成为新引擎。
随着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和消费升级趋势深化,安防行业与消费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庞大的C端市场为安防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极。
智能家居市场持续驱动家庭安防需求,家庭安防摄像头、智能门锁等进化为集安全守护、便捷交互、舒适体验与个性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生活终端,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安全与新兴应用领域不断兴起,便携式安防设备、老人儿童防走失产品、车载安防设备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层出不穷。
同时,安防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基于云的安防即服务(VSaaS)、远程值守、个性化报警服务等,正改变消费者的安防消费习惯,推动行业从硬件销售向“硬件+软件+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
最后
在当前“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安防行业印证了“钟才文”系列文章所阐述的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确定性与新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强力牵引下,安防依托持续不竭的科技创新动力,积极应对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紧抓数字中国、消费市场与海外市场的新机遇。在筑牢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防线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贡献行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