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闪存龙头闪迪(SanDisk)宣布自11月起大幅上调NAND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
此前,三星电子已率先暂停10月DDR5 DRAM合约报价,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储原厂也纷纷跟进,预计恢复报价时间将延后至11月中旬。
近一个月以来,DRAM现货价格出现“疯狂”上涨。其中,DDR5 16Gb产品线涨幅尤为显著:9月底价格为7.68美元,目前价格已跳涨至15美元以上。
近期存储上游为何掀起“涨价潮”?
AI驱动下的存储市场结构性变革
据了解,此次存储价格上涨并非传统周期波动的结果,而是源于AI技术推动的结构性供需失衡。
随着AI服务器需求爆炸式增长,存储芯片巨头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带宽内存(HBM)和高速DDR5等高性能产品,大幅挤压了传统消费电子所需的DDR4等旧制程产品的供给。
简而言之,高端产品利润更高,厂商缺乏动力生产低端产品。
三星、美光等原厂正加速停产DDR4,将产能转向利润更高的DDR5和HBM。这直接导致DDR4供应紧张、价格暴涨。
与此同时,三星和SK海力士在第四季度将传统存储芯片价格提高了30%,在行业内引发连锁反应。
专家指出,“涨价潮”背后存在双重驱动力:一方面是微软、谷歌、亚马逊以及阿里、腾讯等云服务厂商对AI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HBM作为高端存储解决方案,消耗了大量晶圆产能,形成的结构性缺货短期内难以缓解。
进退两难?安防行业面临存储涨价压力
安防行业作为存储芯片的重要应用领域,正直接感受到存储涨价带来的压力。
在安防视频监控系统中,DDR5本身是独立的存储芯片,并非独立“产品”形态,只是常以贴片形式配套集成于核心芯片(SoC/NPU)模块中。这些DDR5芯片主要来自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国际一线品牌,以直接贴片颗粒的形式存在。
DDR5的核心价值在于为高清视频处理和AI智能分析提供必要的高带宽和高可靠性,是智能安防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
然而在当前的安防视频监控领域,DDR5尚未成为主流,DDR4仍是“硬通货”。存储源头的产能调整导致市场结构悄然变化,主流的DDR4供应大幅缩减,进而引发市场“哄抢”与“涨价潮”。
目前,存储涨价对安防设备成本的影响已经显现。调研显示,近期视频监控主机使用的8GB DDR4内存条现货价较年初大幅上涨,部分企业已开始延长设备迭代周期。有行业人士透露,安防摄像头厂商目前面临“缺芯”困境,其中“存储芯片缺货最为严重”。
一边是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摄像头、录像机等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另一边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存储芯片供应紧张。
安防企业仿佛陷入两难境地:若自行消化成本压力,将侵蚀本已有限的利润空间;若将成本转嫁给终端用户,则可能面临市场开拓难度加大或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如何破局?产品结构优化与存储方案创新
在硬件设备“内卷”与存储涨价双重压力下,安防行业唯有加速技术转型,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存储方案创新应对挑战。
做更智能的产品,告别价格战
安防企业应逐步减少对传统存储芯片依赖度高的低端产品比重,转向推广更具市场竞争力、能通过“高附加值”消化存储成本的定制化智能安防产品。这意味着应主动选择DDR5,放弃不断涨价且供应不稳定的DDR4。
智能安防的演进本身就需要更高性能的存储支持——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轨迹追踪等智能分析功能需依赖高速、大容量的存储系统。
据了解,DDR5具备更高带宽和更低功耗,对于需要处理海量视频数据并进行实时AI分析的智能监控系统而言,是更面向未来的选择。内存巨头正将产能优先分配给DDR5,其长期供应和价格走势将趋于稳定。
用技术“省钱”,减轻存储成本压力
安防企业还需加快推进存储方案创新与技术迭代,例如采用更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引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等。同时,进一步优化存储架构,根据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存储资源,在满足安防数据实时访问需求的同时,降低总体存储成本。
拓展合作伙伴,保障供应链
不应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开始与国内存储芯片企业合作,降低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或与芯片设计公司共同开发定制芯片,以获得独家优势。此外,通过提前规划采购、建立安全库存,可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
业界预测,此轮存储景气上行周期至少将延续至2026年下半年,这意味着安防行业面临的存储挑战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长期趋势。
在此背景下,安防企业需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从成本控制、技术升级和供应链优化等多维度应对变局。
正如SK海力士所言:“随着AI技术革新,存储器市场转变为新模式,需求开始扩散到所有产品领域”。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安防行业——在AI与存储技术双轮驱动下,安防行业正迈向以智能分析、数据价值挖掘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