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仝宇博士
国投智能全资子公司美亚柏科智慧安防事业部总经理
导读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4 年 10 月,我国生成式 AI 服务大模型注册用户超 6 亿。现如今,AI 技术发展方向出现转变,正从通用型迈向更专业化、垂直化。在此过程中,AI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愈发紧密, 完整生态系统已形成。同时,随着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持续进步,让 AI 在特定任务上有极为出色的表现,越来越接近乃至超越人类水平。凭借这样的优势,AI 得以在更多领域实现落地应用,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 为诸多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4 年上半年,面对新经济形势与全新业态,国投智能积极行动。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人工智能 + 战略,同时落实国投集团党组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将人工智能团队升级并组建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提出“All in AI”战略;另一方面,国投智能全面发力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使其覆盖全行业、贯穿全产品线,以此推动公司产品和技术朝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方向转型升级。那么,企业争相入局 AI, 以多模态大模型为代表的AI 2.0 对行业发展究竟有何价值?本期《前沿技术》栏目采访到国投智能全资子公司美亚柏科智慧安防事业部总经理黄仝宇博士,请其为读者分析解答。
《中国安防》: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和基础性技术。您认为以多模态大模型为代表的 AI 2.0 时代如何推进安防产业升级?
黄仝宇:AI 2.0 时代,以多模态大模型为代表的AI 技术正在从多个方面有力地推进安防产业升级。首先多模态大模型能够融合多种数据类型,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实现跨模态信息的融合和处理, 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安防数据,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度和效率,例如在复杂场景下更精准地识别各类目标和异常事件,及时发现潜在安全威胁。
其次,多模态大模型通过对海量安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能识别当下的异常,还能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威胁,可及时触发预警并提供处置建议,极大地提升了安防工作的主动性和预防性, 协助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再次,它还能推动不同安防设备和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形成一体化的安防解决方案,并提高安防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如实现视觉感知、门禁系统、报警系统、语音播报等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安防生态体系,提升城市安防的整体水平。
可以预见,多模态大模型赋能安防,不断推动安防系统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如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喊一嗓子”或者“写一句话”与安防系统进行交互, 实现在海量视图数据里快速查询某个目标或者事件, 大大提高安防服务的便捷性与用户体验。同时,安防企业还可以结合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智慧安防解决方案,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AI 2.0 时代下多模态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泛化能力可降低长尾算法生产的边际成本, 使安防企业能以更低成本、更短时间开发和应用 AI+安防解决方案,推动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此外, 借助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分析和自动化处理能力, 可降低安防系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让更多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操作和应用系统,加速相关技术与产品的普及和应用,进一步扩大安防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安防市场的规模。
第十七届(2024)安博会国投智能展台
《中国安防》:需求催生技术,技术转化为应用。国投智能在技术创新上有哪些突破, 重点在哪些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黄仝宇:国投智能始终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持续加大战略研发投入,立足电子数据取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创新突破并实现落地应用。
公司创新性地提出“取证 3.0”理念,打造完整的全证据链取证装备,推出“MYOS 取证操作系统”“超融合取证板卡”等产品,开展五大重构引领国内电子数据取证发展方向,并逐步拓展电子数据取证国际市场。创新提出“用大数据模式重构视图平台”的理念,打造新一代视频图像解决方案——“慧视”视频图像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海量视频图像数据接入、解析、治理、服务、应用与安全防护,率先打造业内领先的图数融合与安防大模型差异化解决方案,赋能全国多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智能应用。发布国内首个公共安全行业大模型——美亚“天擎”及其信创一体机,并以“天擎”为基座推出“小美”智能警务助手,助力智慧警务建设,提升办案效率,“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及其相关产品已在国内 8 个省、20 多个城市的有关单位投入使用。公司参与了国内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评估标准和大模型可信相关标准的编制,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内容检测平台、“AI-3300慧眼视频图像鉴真工作站”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内容检测系列产品,应用于图像视频等电子数据的鉴定分析。承担国投集团科技项目“深伪视频图像检测鉴定技术研究”,并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公司的计算机取证、手机取证等产品。前不久刚推出的可以进行私有化部署的Qiko 大模型智能本,能够理解更复杂、更深入的信息,为业务智能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些产品都代表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技术实力,在助力智慧警务效能和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正以巨大的力量重塑千行百业,同时也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司提出了“All in AI” 战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全行业、全产品线中的渗透,开拓更多行业应用场景,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慧视安防大模型
《中国安防》:从技术层面分析,天擎大模型具备哪些优势?如何助力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黄仝宇:我司依托在公共安全领域 20 多年经验形成的行业知识体系、警务标准件、行业知识等, 国投智能于 2023 年 6 月研发推出了国内首个公共安全行业大模型——美亚“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 致力于打造公共安全领域业务智能化基座,重构公共安全的业务、产品和生态新模式。
“天擎”大模型拥有丰富的公共安全行业知识, 在公共安全垂直领域的意图识别、业务分析、逻辑推理、智能指挥调度、法律法规知识库、报告文书生成等业务方面表现出色,可以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
以“天擎”为能力引擎,赋能电子数据取证、公共安全大数据等业务,推出美亚取证智能助手、“小美” 智能警务助手、“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信创一体机、“天擎” 取证分析大模型一体机等一系列产品。通过打造多模态融合大模型,在公共安全应用场景中能够更准确地对复杂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多维度分析、对风险与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更好地响应和处理各种公共安全事件,可有效提升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2024 年 4 月,“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算法” 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这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备案的公共安全领域大模型算法。目前“天擎”已在全国多地落地使用, 有效提高业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助力建设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信创一体机
《中国安防》:您认为针对安防行业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其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黄仝宇:随着安防行业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已成为安防系统的核心驱动力。安防行业智能化升级对这些前沿技术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不断推动着这些技术突破自身局限。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安防行业智能化升级要求其具备更高的精准度和实时性。随着安防监控系统的普及和升级,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加, 人工智能技术必须能够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关键信息,如各类目标、异常行为等,以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具备自我学习和优化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防环境和需求。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行业中的关键发展方向。
其次,大数据技术在安防行业智能化升级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安防系统需要收集、存储和分析来自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多样性、海量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大数据技术必须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支持数据的实时挖掘、关联分析和智能预测等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安防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为安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再者, 云计算技术在安防行业智能化升级中也发挥着基础性且重要的作用。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尤其是高性能的CPU、GPU 等处理器,以满足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的计算需求,确保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和处理复杂的任务。随着安防系统对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云计算平台须支持安防系统的弹性扩展和按需部署,且能够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服务。同时,云计算技术还需要支持多租户、多应用场景的灵活部署和管理,以满足安防行业多样化的需求。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安防系统的远程监控、智能分析和数据共享等功能, 提升安防系统的整体效能和智能化水平。
《中国安防》:请问您认为这些前沿技术在安防行业的实战应用中有哪些突出亮点?请问分享一些典型案例。
黄仝宇:在安防行业实战应用中,前沿技术展现出诸多亮点,这些亮点不仅提升了安防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还极大地增强了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
首先,人工智能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准确识别各类目标,还能对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提前发现异常举动,预防风险与威胁的发生。例如,在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智能监控系统一旦发现可疑目标的徘徊、窥探等可疑行为便可及时预警并提供处置建议,提醒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与威胁的发生率。
其次,大数据技术能整合多源数据,如汇聚治安、交通、社区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关联分析, 绘制犯罪的热点地图,助力执法部门合理调配警力资源,精准打击犯罪。同时,大数据还可对犯罪规律进行预测,为安防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云计算为安防提供强大计算力与存储支持,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快速处理。在大型活动安保中,云计算可弹性调配资源,满足瞬间剧增的数据处理需求,保障监控、调度等系统高效运行。例如,城市智能安防体系中,边缘端设备处理部分数据以减少传输延迟,云端则进行全局统筹与深度分析,全方位提升安防系统的实战效能,让安防工作更具主动性、精准性与高效性,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中国安防》:您如何看待安防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投智能未来的重点布局是什么?
黄仝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正在与安防行业深度融合,推动安防系统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安防系统能够实现对复杂场景下的异常行为识别,提高预警和响应的精准度;大数据技术可为挖掘潜在的安全隐患、实现风险的超前预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安防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更加高效;此外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将给安防行业带来新的变革,通过物联网的桥梁作用,各类安防设备得以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一个覆盖广泛、反应灵敏的安防网络,这不仅我们提升了安防系统的整体效能,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安防服务体验。
国投智能未来在智慧安防领域的重点布局将全面覆盖技术创新、产品优化、生态构建和行业合作等方面。
在产品技术方面,公司将致力于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持续突破技术壁垒,不断优化如“慧视”视频图像大数据平台、“慧聚” 视图共享网关、智慧安防多模态大模型、智慧边缘小站等核心产品,通过算法优化、增强稳定性和提升用户体验,确保产品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安防行业。此外,公司还将紧密关注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 创新安防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安全需求,推动智慧安防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在生态构建上,公司将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安防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通过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国投智能将整合各方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安防行业提供更加丰富、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在行业合作方面,公司将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安防行业的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工作,积极参与行业活动,为安防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刊记者 / 周丹雅
文章来源于《中国安防》杂志2024年第12期
《中国安防》
-国内行业权威杂志-
出版发行:《中国安防》编辑部
主管主办: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电话:010-88825523